你的衣橱里一共有多少件衣服?而实际会穿的又有多少?为了能实事求是地回答这两个问题,仔仔细细地清点一下吧,你会发现衣服的空置率高得出乎自己的意料——有官方统计数字可以作为参照系:人们通常只穿衣橱里 20%到30%的衣服。即便如此,另一方面我们还在购物惯性的趋势下不停地买。
英国NGOLabour Behind the Label(商标背后劳工联盟)最近发起Six Items Challenge(六件衣服挑战),鼓励参加者们在从三月五日至四月十七日的六个星期内只穿6件衣服(不包括内衣、袜子、鞋子、饰物、表演服装、运动服、工作服或睡衣)。
有限的衣服数量并不意味着不修篇幅或者灰扑扑地,虽然在六周中只轮换穿六件衣服,也完全可以巧妙混搭使得即便亲近的人都觉察不到异样。例如印度女孩Sheena Matheiken的Uniform Project(制服项目)就是一个极端挑战,她演绎了同一件衣服的365种穿法,一举成为慢消费哲学的经典案例。
甚至在这六周之中如果你对某一件衣服觉得厌倦,完全可以掏出剪刀,再加上针线或者缝纫机亲手对它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改变——这就是典型的“旧衣再造”啊,而且还是“DIY”——全是可持续时尚领域最流行的关键词。更难得的是,创造欲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被激发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至少能为自己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六件衣服挑战”的源起,是纽约资深广告人Heidi Hackemer于2011年发起的Six items or less(六件或更少)项目。它从最初的朋友间的穿衣实验迅速地发展壮大为全球范围的运动。参加者把自己称为sixer(穿六件衣服的人),在这个推崇快时尚与快消费的年代,sixer们用一种几近斋戒的方式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和衣服的关系,有助于培养“有节制地购物”的良好消费习惯——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尤其是,如果你拥有创造力的话。通过这个活动,你会深刻地体会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是什么,什么衣服能具备多重用途,什么样的款式最适合混搭,什么颜色永远不会出错……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Sheena Matheiken的制服项目还是商标背后劳工联盟的“六件衣服挑战”,都不仅仅只是倡导慢消费理念,它们同时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筹款方式。Matheiken通过“一年穿同一条裙子”的方式吸引关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她所创办的Akanksha Foundation教育基金,她每筹到360美元捐款就能支持一个印度小孩上学,而相当多的粉丝是通过制服项目的网站捐款的。
而商标背后劳工联盟则希望通过“六件衣服挑战”号召人们为在快消费文化下饱受盘剥的制衣工人筹款,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以改善其恶劣的工作条件。随着快时尚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廉价服装被人们冲动性购买又随意抛弃,品牌的利润空间大幅度收缩,它们进一步向供应商压价的结果最终导致制衣工人的微薄收入再度受损。从这个角度出发,“六件衣服挑战”也不再仅仅体现个人的衣着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在全球化大生产中积极保障劳工权益的政治立场。
下一公告:服装纸样设计
缝客智造平台|缝客网 粤ICP备07511841号-2 COPY ALLRIGHT BY (2009-201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