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以充满活力的姿态,矗立在距离天安门不到五公里的地界上。在“浙江村”集聚的大红门,从2003年起,由丰台区政府主办的大红门服装文化节成为京城一年一度的盛事。丰台区还将大红门服装商贸区作为本区的四大经济板块之一,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
宽松、开放的商业环境为大红门聚敛了旺盛的人气。北京市商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大红门地区日货物平均吞吐量达2000多吨,年交易额占北京市同类商品交易额的54.5%,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它的产品不但辐射全国各地,还远销欧洲、俄罗斯、乌克兰、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
大红门,首都服装界的风向标。过去,在很多北京人心目中,“大红门”是廉价服装,甚至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在今天,当你走进大红门各大服装批发市场,会发现,鳄鱼、耐克、杉杉西服、鄂尔多斯、恒源祥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几乎触目可及。
企业升级品牌闪亮
“浙江村”如果早期都是租一间或几间简陋民房办小加工场,那么如今则是租买新建大厦办公司,租买标准厂房办工厂,甚至征用土地自己兴建厂区。有仍在大红门一带发展的,也有到南苑乡周边发展的,甚至有到丰台区之外的,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档次越来越高,再也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据一家报纸报道,到2000年12月,乐清籍温州人在“浙江村”创办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登记的就有3600多家,总注册资金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80多家。特别令人欣喜的,这些企业大都注册了商标,并注重打出自己的品牌。乐清卢氏夫妇带领三个儿子闯京,经过17年的奋斗,如今三个儿子都办了各自独立的服装公司,注册了三个不同的商标,年产值都在数千万元以上。老大还征用了几十亩土地,建设厂房几万平方米,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上档次工业厂区。北京市十大商场服装销售评比中名列前茅的皮衣,奥豹、赛美、京豹等三个品牌,就都是出自“浙江村”,出自“浙江村”里的温州人。这是一件大好事,是温州人在京城的一个大提升,是温州人在北京的真正扎根。
管理有序服务贴心
“浙江村”的管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问题,当地的政府无从下手,温州的政府管理不到,并因管理难而引发了大量的是是非非,甚至自下而上的危机。其实这也难怪,“浙江村”在京城南部突兀而起,当时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一个新经济现象,是已有的任何办法都难以定位和规范的。可喜可庆的是,经过1995年的那场大风暴,温州人自己吸取了教训,当地政府提高了管理水平,“浙江村”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有序了。
人口流动有人管了。这是政府相当担心的问题,也是“村民”易受冲击的问题。1998年,南苑乡开始设立外来人口管理站,对外来人口实行全方位管理。全乡15个村,村村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站。虽然经营户受到了管理,但也很快有了暂住证,这比什么都高兴。
社会治安有人管了。这是温商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原来南苑乡只有一个派出所,管那么大的一片地方,亦城亦村又空前繁荣,人口众多又流动频繁,怎么能管得过来呢!如今好多了。北京市在此成立了全市唯一的大红门警署,在派出所之下设立了13个警务区。2001年下半年,派出所又一变三,对大红门地区分片管理,使治安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观。政府放心多了,“村民”也安心多了。
孩子读书有人管了。孩子的读书问题,一直是“村民”最为无奈的问题。不仅仅是费用高,而且是没有学校读。赚钱也是为了下一代,下一代没书读怎么行呢?不得已,或放在老家,或找寄宿学校。有的温州人乘机而入,在“村内”自行办学校,可这解决不了多少人,也不是个长久之计。问题一直反映到国家教育部,终于引起了领导的关注。国家教育部决定,把丰台区作为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入学试点区,或开办专门学校,或开办辅助班。
观念在变素质提高
要说“浙江村”的最大变化,应该是温籍经营者自己。他们伴随着北京现代化的步伐,也在加速自身现代化的步伐,至少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开始了这个步伐。观念在变化,素质在提高,追求在升华。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觉得人站得高了,看得远了。
强烈追求知识。不少人在读MBA,都是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学府硕士进修班攻读,并一读到底,把12门课程的学分全部拿到。十多万人中到底有多少人在读,这是个难以统计的数字,但决不会只一个两个,或者十几个、几十个。不仅有30多岁的青年人去读,也有40多岁的中年人去读。如果说这是一个较高的层次,那么在多数人中则出现了电脑热和外语热。应温籍经营户的要求,2001年4月,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乐清芙蓉青年蔡勇,先后在海慧寺旁专门为温商开办了路得秀电脑学校和路得秀外语培训学校。电脑学校开始只有20台电脑,才办了3个月,就猛地增加到60台,年底又增加到80台。开始不少人不敢碰,接触后马上显示了很强的接受能力。有的结束培训,就委托学校给配置一台电脑,供自己上网联系业务等用,学校几个月内就卖出了80多台。到2001年12月,8个月共培训了几百人,已经报名的还有几百人。外语培训学校请原中国民族大学副校长担任校长,聘请了15名外语专职教师任教,先开办英语和俄语两个班。培训学校于10月正式开学了,报名参加学习的共有几十人。来自乐清芙蓉的温商蔡方水是第一个报名者。他说:以前在北京与俄罗斯人做生意,自己不懂俄语,被翻译骗了还不知道,结果损失了好几百万元。这次一定要把俄语学好。
党建活动全国首创
强烈追求政治。进入新世纪前后的温州经营户,不再是一个只讲钞票的小商贩,而是讲赚钱又讲政治。1995年10月1日,乐清乐成镇在京6个经营户党员,率先建立了党支部,由来京帮助儿子做生意的金岩涛担任支部书记。这是“浙江村”里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20万在京温州人中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全国几千万流动人员中的第一个党支部。金岩涛当时55岁,他先是边做生意边做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到后来干脆只做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做生意了,并为整个“浙江村”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8年1月,应广大在京经营户的要求,经乐清市委批准,成立了该市驻北京联络处临时党委,组织专门人员到乐清人比较集中的京温服装批发市场、京都轻纺城、时村、马家堡村等地,逐个摊位、逐户开展调查和登记,共同商讨建立党组织的有关事宜。最后决定,按两种方式先建立临时党支部,一是党员多的三个市场单独建立,二是按党员原所在的乡镇划片。2000年上半年,经乐清市委专题研究,正式建立该市驻京联络处党委。在乐清籍在京经商人员中,按照两种方式,共成立了11个党支部。2000年8月8日,乐清市委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驻京联络处党委成立大会,200多名乐清籍在京党员参加了会议。自此之后,在“浙江村”京温服装市场、大红门商贸城、京都轻纺城等三个最大的市场,以及其他所有生活在“浙江村”的乐清籍党员,都就地有了自己的党组织,定期参加党的生活和各种活动。这在北京的外来经营户中,在中国各地的外来经营户中,都是一个新的创造,都是一个新的事物,先后引起了中央组织部和北京市委、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称其“十分可贵”,中央组织部派人专程到“浙江村”进行调查。
时代变迁淡出视线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北京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随着北京迎接奥运工程的进行,对“浙江村”及其附近的整治改造力度,也越来越大。几年前这里还是违章建筑和低矮的平房聚集区,现在都变成了现代化购物商城。2006年5月11日上午,北京丰台区南苑乡政府、公安、城管、工商等多部门联动,300余人将这片土地上的最后一块“浙江村”残留地——时村二队大院拆除。这片占地60亩、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的“村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便陆续成形,最终因“违法建筑”之名而在20多年后被全部拆除。而珠江骏景、鑫宝园、慧时家园、鑫福里小区等一个个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小区,则在大红门地区原“浙江村”一带拔地而起,成为外来人口新的聚居地。至此,京城自从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浙江村”,也就从此消失了,并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上一公告:“第一夫人”带来的“着装效应”
下一公告:Marimekko 2014春夏女装系列
缝客智造平台|缝客网 粤ICP备07511841号-2 COPY ALLRIGHT BY (2009-2012)
本站访问人数